將管理重心從產中提到產前是做好生產管理的關鍵
導讀:做好生產管理的根本在于做好工作計劃。西方管理學提出管理具有五項職能:計劃、指揮、組織、協調、控制。
計劃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生產管理要從細化生產任務、明確各部門分工開始。任務細化就是將管理的時間單位、空間單位不斷細分,只有這樣才能將生產任務一層層分解,從而也就明確了每個個體每天的工作目標,繼而提高了組織效率。
任務細化是從任務計劃的角度來進行的,而要想按時完成計劃,重中之重就在于前期的物資準備。
很多管理者錯誤地將工廠的生產管理理解為:“無生產不管理”,認為生產管理是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稍加總結就會發現,物料的準備、工裝夾具的準備、品質工藝和產線人員的準備等大量管理工作是在產品上線前就需要完成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懂得將生產管理由產中提至產前的人。
要想讓計劃按時完成,物資提前排查是關鍵。尤其是對生產狀態不穩定的中小企業來說更加重要。
提到物資提前排查,就是需要進行“滾動排查”。針對非穩定態的生產型企業,只有滾動排查才能夠很好地解決工廠生產管理中的問題。什么是滾動排查?可以理解為提前進行的、反復的排查。如下圖,以周滾動排查為例:
當月1號排查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的物料,總共排查后7天;
2號排查3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的物料,總共排查后7天;
3號排查4號、5號、6號、7號、8號、9號、10號的物料,總共排查后7天;依此類推。
以周排查為例,8號的物料總共被排查了7次,8號的計劃在7號當天被“冷凍”。排查的內容有物料、設備、工藝參數、品質要求等。在周排查之前還有月排查,在此以周排查為例,對滾動、冷凍等名詞加以解釋。
提前進行排查,是指2號要排查8號的物料,要跟催采購周期超過一個星期的物料,至少要跟供應商確定物料在8號生產之前能否到位。排查和滾動是連在一起的,只有滾動沒有排查是沒有用的。
以上從時間層面解釋了排查工作,從排查的內容及重點來看,排查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1、訂單接入時的排查。
訂單接入時的排查是排查的第一個關口,由PMC部主導,主要通過訂單評審來完成。很多企業會召開“產品發布會”“產品介紹會”,各個部門一起評審該訂單的技術資料、工藝標準、能否生產、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目的是為了提前發現重點問題、明確各個環節的時間節點。
2、主計劃編排時的排查。
主計劃編排時的排查,由PMC部主導、生產等各部門配合,主要是進行產能負荷、瓶頸工序分析,并提前排查長交期、非常規的物資。在很多企業中都會出現大宗物資都已回廠,但由于長交期、非常規的物資未到而影響生產投產進度的現象。
3、賬面備料和實物備料排查。
賬面備料和實物備料排查,由PMC部主導,倉庫配合,PMC部根據套料單進行賬面備料,倉庫按單進行實物備料。一般提前一周進行(如果產品的工藝路線很長,可以再提前一些),包括來料尾數的排查、首件檢驗的排查。
4、日計劃的排查和實物排查。
日計劃的排查和實物排查,由PMC部主導,生產部、倉庫配合。企業要冷凍日計劃,確保日計劃執行,對尾數進行及時處理,就需要PMC部跟生產部做好協同工作,提前一天或兩天完成日計劃的排查。在生產線領取物料或物料配送的時候,要確保次日計劃物資的齊備,以達到及時跟進與處理前工序尾數、調整前工序計劃的目的。
5、各生產工序之間的進度排查。
各生產工序之間的進度排查,由生產部主導,PMC部參與。排查的重點對象是各工序日計劃、派工單任務的完成情況,重點排查內容包括派工單和看板。就像快遞業經常講的“最后一公里”,要將排查推進到最小單位,通過看板、日任務單,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將生產計劃通過多重排查細化到每個機臺或每名員工。
6、各工序產品品質的排查。
各工序產品品質的排查,由品質部主導,生產部配合。排查的重點內容是各個訂單產品配件在各個工序尾數的品質情況。通過排查,及時地發現各個工序的品質問題,避免最后因品質問題無法及時清理尾數的情況發生。
結語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排查做好生產物資的提前排查工作,才能保障生產順利進行。排查工作乍一看好像很復雜、很繁瑣,但把前期的基礎工作做好以后,提前排查的工作量并不大。
提前計劃、做好產前準備是有計劃、有準備地去“吃苦”,而如果產前準備、排查工作不到位,就會導致生產過程中異常頻發,管理者疲于“救火”,也會很“苦”。前者的“苦”只會讓我們辛苦,而后者的“苦”則會讓我們“心苦”,希望大家做一個“心不苦”的管理者!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免費學習管理課程
www.madouzu.com 廣州市企業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