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為何難以推行?
導讀:ERP是近年來比較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曾經它還只是大企業才能“享用”的東西,如今也逐漸在中小私企中流行起來,使用ERP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整合了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基礎數據、人力物力、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于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是一套成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ERP的有效使用,可使很多工作自動化,并大量地節省時間和人力,使管理變得更為準確高效。
然而,許多使用ERP軟件系統的中小企業都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ERP不僅僅是一個管理工具
更是一種管理思想
使用ERP系統對企業而言其實是一場巨大的變革,是對企業工作習慣和工作模式的一場變革。ERP不僅是一個管理工具,更是一種管理思想。
通常情況下,在企業導入ERP時,所有的參與方,不論是軟件公司,還是企業老板、企業管理人員都將ERP系統放在純技術層面,而沒有意識到ERP系統蘊含著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沒有把ERP的使用當作是一場“改造人的運動”。
這種管理模式要順利實施,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標準化、數據化、流程化的管理。當企業管理逐步實現了標準化、數據化、流程化,企業的整個管理模式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這種改變與ERP系統本身不相關,主要是人的習性的改變,是上線ERP系統的前提。ERP系統,其實代表著企業一套全新的運作模式。
標準化、數據化、流程化的管理會與人們長期形成的不按標準、隨心所欲、不受制約、自由散漫的工作習慣發生沖突,會在ERP系統還未上線前引發一場較量和博弈。除非管理人員接受了標準化、數據化、流程化的工作方式,放棄了隨心所欲的自我管理方式,否則,他們根本就不會配合軟件設計師的工作,就會產生抗拒心理。這才是很多中小私企上線ERP系統時面對的最大的“敵人”。
任何一家軟件公司都能夠為企業提供ERP系統的設計與實施方案,軟件工程師們也會與企業的管理人員詳細討論該方案,了解企業的需求,修改設計與實施方案。但軟件公司往往不會考慮在ERP實施的過程中,如何引導企業員工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向著標準化、數據化、流程化的方向轉變,如何改變習慣了的管理模式,如何在這種改變中克服各種阻力等。ERP系統的技術工作并不難,難點在于在管理習慣“變與不變”的博弈中引導企業前行。
企業引入ERP系統的本質是一場精細化管理變革。要完成這項管理變革,必須改造企業中的人,改變企業員工原有的習慣和模式,改變過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論難度,改變企業員工的管理思想和習慣,會占到推進ERP整個工作的80%以上。這就是諸多ERP項目無法成功實施的主要原因。
ERP系統沒有隨企業變化而做出調整
ERP系統在企業中的運行狀況應當是不斷變化的。很多使用ERP系統的公司,在外部顧問參與的階段,項目進展比較順利。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后,系統正式上線,這時ERP軟件廠商和顧問即認為系統實施成功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業務流程、產品和人員發生了變化,ERP系統的業務流程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很多企業并未做到這一點,系統的維護及再次開發與企業的實際情況脫節。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幾年之后,企業的內部流程、主要產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有的系統完全不能適用了,導致一些企業ERP項目失敗。
企業不注重人才培養
首先,一些企業原有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企業管理混亂,缺乏明確的流程。比如,崗位設置不科學,部門職能不清晰,沒有規章制度,沒有管理標準等;許多系統只收集與企業相關的內部信息,而在有效搜索、整理、開發和利用外部信息,特別是互聯網信息的手段、方法和技術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企業員工對于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在思想上和認識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實施ERP項目肯定不會成功。
其次,員工文化素質整體水平比較低。傳統生產制造型企業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員工很少,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的受教育程度還只是初中、中專、高中。但是ERP很多環節需要運用計算機,如果連計算機常識都不懂,連基本的錄入都不會,就沒辦法實施信息化管理。即使實施之后,也會因為沒有能力維護或缺乏維護管理人員,使ERP系統在運行一段時間后陷入癱瘓狀態。
最后,企業管理人員對ERP系統缺乏深刻、客觀、科學、準確的認知,對自身認識也不足,就導致在實施ERP的過程中出現失誤,無法保證取得最后的成功。
朗歐企管的一家客戶企業,幾年前就推行了ERP項目。該公司花了上百萬元購買的ERP系統,只有“進”“銷”“存”這幾個模塊能夠運作,還異常頻發,其他模塊根本運作不起來。負責引進ERP的公司工作人員反映說,老板因為這件事還和軟件公司的人大吵了一架,雙方相互指責,差點要打官司。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企業老板并不是真正了解ERP,不了解為何只有“進”“銷”“存”這三個模塊,也不了解異常問題頻發的真正原因。
企業不注重軟件咨詢與培訓
在國外,實施ERP的邏輯順序是“培訓—軟件—硬件”,而國內是“硬件—軟件—培訓”。有專家認為,鑒于人的重要性,培訓應該放在第一位。由于我國許多企業未接受過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洗禮”,工業化尚未實現就進入信息化,因此應該在培訓前面再加上一個“咨詢”,即“咨詢—培訓—軟件—硬件”。
咨詢就是輔導,就是深層次的培訓,就是為企業提供從管理思想到管理行為的指導。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ERP項目的實施中,軟件、實施、咨詢費用所占比例失衡。有時軟件費用占50%以上,實施費用占30%,咨詢開銷僅占10%~20%,導致軟件供應商“兼職”扮演起咨詢的角色,從而導致了ERP項目的實施成功率一直處在很低的水平上,推行成功率難以提高。
實施ERP項目,需要各部門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各部門的數據錄入、引用和單據流轉講究的是“同步作業”。特別是實施初期的“并網”階段,需要企業容忍人工操作與ERP操作之間的誤差,不能因為這種“誤差”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糾錯工作量而認為“ERP也不過如此”,更不能就此放棄。只要堅持讓人工操作與系統操作磨合幾個月,系統才有可能正常運行。
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ERP的實施是‘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十二分數據’?!?/P>
“十二分數據”其實就是精細化管理。通過精細化管理將企業的基礎管理提升一個臺階,建立起對應的基礎數據、基礎表單、基礎流程以后再來推行ERP系統,時機才算相對成熟,此時運用ERP系統,就是將管理流程信息化的過程?,F在很多軟件提供商、許多企業也認識到了ERP運行難的問題。所以許多企業都在將MES系統(制造執行系統)與ERP系統配合著來推行,以解決ERP系統里的數據在生產過程中不受控的問題。中小企業要順利實施ERP項目,必須從思想變革、管理模式變革入手,注重員工培訓和人才培養。
在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服務的過程當中,我發現大量的傳統企業里面基礎資料缺失,數據流不完整,甚至還沒有被建立起來。有的企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收集了一些數據,也上線了ERP系統,但是數據的真實性很難保證,因而不能夠真正起到指導生產的作用。這也是有的企業ERP系統推行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結語
當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達到一定程度后,將基礎管理流程、管理工具信息化是企業發展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此時,成功運行ERP系統就不會是天方夜譚。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免費學習管理課程
www.madouzu.com 廣州市企業管理咨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