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執行力差是表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質
故事:老板叫一員工去買復印紙。員工就去了,買了三張復印紙回來。老板大叫,三張復印紙,怎么夠,我至少要三摞。員工第二天就去買了三摞復印紙回來。老板一看,又叫,你怎么買了B5的,我要的是A4的。員工過了幾天,買了三摞A4的復印紙回來,老板罵道:怎么買了一個星期,才買好?員工回:你又沒有說什么時候要。一個買復印紙的小事,員工跑了三趟,老板氣了三次。老板會搖頭嘆道,員工執行力太差了!
我們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何嘗不是如此抱怨下屬呢?“總是不執行、總是不按我的要求做!”在給你的下屬貼上“執行力差”的標簽前,我們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誰沒有執行呢?
2、哪些動作沒有執行呢?
3、是什么原因導致員工沒有執行呢?
4、最后,你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我們發現,這一連串的問題問下來,能夠全部回答上來的人寥寥無幾。其實,我們很多人在抓執行的這個問題上,不是去想辦法幫助下屬去執行,而是在抱怨下屬為什么沒有去執行。換句話說,下屬執行力差是現象,而管理不善才是本質。
所以,一個企業里面比較嚴重的現象經常出現:下屬沒有執行,我們會拍桌子,會把下屬狠狠地批評一頓,甚至出了問題就以罰代管,兩百、五百、一千,用這種高額的處罰來替代抓執行的管理。
那么,究竟“執行”該怎么抓呢?朗歐企管創始人、工廠精細化管理實戰專家張應春老師別出心裁,讓我們從如下幾個問題開始,引出抓執行的解決辦法。
1、要做什么?——任務的細化。
我曾經在一個企業里面參加過一個老板主持的一個會議,那是一個解決客戶投訴問題的會議,這個會議到最后老板就講一句:“好了,各司其職去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事后我也關注了這件事情的解決進度,最后事實證明“各司其職”差不多等于各自在自己職責范圍內去解決一些事情,但到最后其實很多問題是沒有解決的。
我們不能夠誤以為把行政的權力以及崗位的職能職責定清楚以后,員工就能夠全部執行好。
我們在強調抓執行的時候,首先是把安排下屬要做什么?弄清楚。怎么弄清楚?通過任務的細化,把我們交代給下屬的事情1、2、3、4、5任務要交代清楚,切忌含糊其辭。
2、怎么做呢?——動作分解。
這里的怎么做?不是說我們要具體參與到下屬的執行動作當中去,而是我們要知道動作的分解在哪里?
比如,安排下屬把這個客戶投訴處理一下,我們緊跟著要問怎么來處理呢?誰?什么時間?做什么動作?這就是動作分解。
3、誰去做?——明確責任。
我們只有將責任的歸屬劃分好以后,這個責任的主體才能夠全身心的去做好這項工作。
4、做得如何呢?——對結果較真。
我們好多人是虎頭蛇尾,抓執行的時候前面講的慷慨激昂,但是到最后呢不了了之。抓執行要對結果較真。較真就是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都不能放過,我們做管理一定是要非常之嚴謹的,在對待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細節的時候,都應該去重視。
5、能持續嗎?——反復檢查。
在做任何一個管理動作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動作是否能夠長期執行。
怎么做到長期執行呢?解決方法就是反復的檢查。我們的員工不會做你所期望的,他只會做你關注的、你檢查的。所以,我們應該持續地關注,持續地檢查。
結語
員工執行力差是表象,管理不善才是本質。我們應從管理的角度入手,做到任務細化、動作分解、責任歸屬明確、對結果較真、反復檢查,才能對執行力提升有實質性的幫助。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免費學習管理課程
www.madouzu.com 廣州市企業管理咨詢公司